人力成本优化:RFID 超高频通道门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效率突破-人力成本优化:RFID 超高频通道门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效率突破

行业动态

人力成本优化:RFID 超高频通道门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效率突破

发布日期:2025/6/26 11:36:59 点击量:27

 

1. 传统图书馆管理的人力成本困境​

在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下,人力成本居高不下。借还书环节依赖工作人员逐本扫描图书条形码、核对读者信息并录入系统,高峰期需大量人力维持排队秩序和处理业务;图书盘点时,工作人员需长时间逐架逐本扫描,耗时耗力;安全防盗方面,也需专人巡查监控,防止图书丢失。随着图书馆藏书规模扩大和读者数量增加,人力投入不断攀升,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,还面临人员招聘难、培训成本高以及员工工作强度大导致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。​

 

2. RFID 超高频通道门的技术特性为效率突破奠基​

RFID 超高频通道门工作于 860 - 960MHz 频段,由阅读器、天线、控制器和电子标签组成。其利用射频识别原理,可实现非接触式、远距离快速识别。超高频频段具备同时识别多个标签的能力,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图书信息,这一技术特性为图书馆管理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可能,从而为人力成本优化创造了条件。​

 

3. RFID 超高频通道门在各管理环节的效率突破​

 

3.1 借还书环节的人力释放​

传统借还书流程中,一名工作人员每小时大约能处理 30 - 40 本图书借还。引入 RFID 超高频通道门与自助借还设备后,读者可自行将多本图书放置在感应区,通道门瞬间完成识别和借阅登记或归还确认,每小时可处理图书借还量提升至 200 - 300 本。以日均借还书 1000 本计算,传统模式需安排至少 25 个工时,而自动化模式仅需 4 - 5 个工时,大量减少了借还书岗位的人力投入,释放的工作人员可转向其他服务岗位。​

 

3.2 图书盘点效率的飞跃​

图书盘点是图书馆耗费人力最多的工作之一。传统人工盘点,一名工作人员每天最多能完成约 500 - 800 册图书扫描。使用 RFID 超高频通道门配合手持盘点设备,工作人员只需在书架间匀速移动,即可快速批量扫描图书标签,每日盘点量可达 2 - 3 万册。例如,拥有 10 万册藏书的图书馆,传统盘点需 10 - 20 名工作人员耗时 1 - 2 周,而采用 RFID 技术,仅需 2 - 3 名工作人员 3 - 5 天就能完成,极大减少了盘点所需人力和时间成本。​

 

3.3 安全防盗的智能化管理​

RFID 超高频通道门部署在图书馆出入口,可实时监控图书流通。未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经过通道门会触发警报,系统自动记录异常信息。相较于传统专人巡查的方式,这种智能化防盗手段精准高效,减少了安保岗位的人力配置。同时,通道门与监控系统联动,进一步增强了安全管理能力,降低了图书丢失风险,间接减少了因图书损失带来的潜在成本。​

 

4. 人力成本优化的实际成效与长远价值​

众多图书馆引入 RFID 超高频通道门后,人力成本得到显著优化。据统计,在借还书、盘点和安保等环节综合计算,图书馆人力成本平均降低 30% - 40% 。此外,效率提升带来的服务质量改善,吸引了更多读者,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资源利用率。工作人员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,有更多精力开展阅读推广、读者培训等活动,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,实现了人力价值的最大化。

在线客服系统